分享好友 法律法规首页 法律法规分类 切换频道

政治局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08-273490
“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一半以上城乡达到国家健康城市(乡镇)标准,50%的国民具有健康素养,慢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3,基本实现健康覆盖——
  “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一半以上城乡达到国家健康城市(乡镇)标准,50%的国民具有健康素养,慢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3,基本实现健康覆盖——"病有所防、病有所医"等。总之,健康中国基本内涵应包括健康环境、健康国民、健康覆盖三方面,是个大健康概念。”

  ——健康中国2030愿景

  2030年的你跟现在相比健康方面会有哪些变化?皱纹多了?血压、血糖高了?心脏偶有小恙……如今已经成年的你,是不是有点细思恐极?8月19日至20日,时隔20年,中国以罕见高规格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释放出的信号,或许能让你的忧虑减少一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让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局、健康福祉惠及全民。继去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全民健康再次成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与否的“金标准”。

  如何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的想法一样:正如科技创新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力量一样,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应当成为支撑和引领健康中国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划、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其中会有哪些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会部署哪些提高百姓健康水平的前沿技术?且听专家细细道来。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布局未来

  健康中国2030愿景是什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陈竺给出的数字化描述是: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一半以上城乡达到国家健康城市(乡镇)标准,50%的国民具有健康素养,慢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3,基本实现健康覆盖——“病有所防、病有所医”等。总之,健康中国基本内涵应包括健康环境、健康国民、健康覆盖三方面,是个大健康概念。

  “布局未来,我们必须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参与《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的代涛说。

  在代涛看来,现在看病贵的重要原因是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仪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未来必须加大创新药物和仪器设备研发的布局;必须转变过去重医疗、轻预防保健的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实现疾病预防控制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实现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的转变。

  说起健康中国2020和2030规划关注点的异同,代涛告诉记者,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积累,医学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并跑”为主向“并跑”“领跑”并行转变,“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要,要加快实施国家健康保障工程,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研究、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研究,转变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建设一批适合中国的临床诊疗标准和规范指南。”他强调。

  “到2030年,医学健康科技创新对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将更加突出,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医学健康科技创新实力将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提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代涛说。

  健康保障被列为重大科技工程

  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呼应,承担攻坚克难主力军的医学科技创新,被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体部署中。

  前不久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下称《规划》)将健康保障列为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以前都是以项目形式来针对某个病种或技术攻关,这是我们第一次把健康医学相关领域整体纳入到重大科技工程。”詹启敏说。

  “既然是科技工程,就有很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有顶层设计,有路径图和时间表。”詹启敏说,该工程通过科技创新面向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健康需求,“老百姓希望不生病、少生病、生小病,生病了能看得上、看得好,我们就是要通过科技手段来支撑和引领这个目标的实现”。

  而实现这一目标涉及提高医药产品质量、医疗设备国产化、临床诊疗技术开发应用及用技术手段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诸多方面。另外,也要大力推进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发展国家的健康经济。

  《规划》具体提出,“国家健康保障工程”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加强精准医学等技术研发,部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多发病等疾病防控,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进惠民示范服务。通过该工程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在生物和健康领域,形成涵盖重大疾病防治、基础健康保障服务和前沿医疗技术突破的整体布局。

  据了解,与此相关的,国家还会在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网络建设、医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部署。

  你的健康可能与这些技术有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还将精准医疗、生物治疗、慢病防控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詹启敏介绍,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治疗与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他强调,精准医疗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基础上,形成的高水平医疗技术。

  生物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在这方面,强调要抢抓生物技术与医学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催生生物治疗前沿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重大原创性突破,创新临床治疗技术方法,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慢病防控已经成为健康领域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因为现在遗留下来的都是老大难问题,这些问题要想获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从基础研究做起。”慢病防控专家、复旦大学的周晓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个体发育分化机制研究、组织器官再生机制研究、衰老调控研究、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健康和医疗大数据挖掘、新型基因操作技术等。

  健康中国2030,中医药创新发展也被寄予厚望。在从“被动医疗”模式向“主动健康”模式转变过程中,以中医传统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论为基础,有望开发出一批可供推广的中医特色养生保健方法与技术,以及一系列功能因子明确、保健功能确切的大健康产品。

  未来,可期。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工程建设强制性 国家规范《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通用 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1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1〕11号),我部组织中国有色

0评论2023-11-22186

GB《防电弧服》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意见截止2021年4月2日
索引号:3/2021-00032主题分类:政策法规发文单位:应急管理部成文日期:2021年2月3日发文字号:发布日期:2021年2月5日标题:关

0评论2021-02-07963

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目前参与人员2位数,截止2021年2月25日
http://www.npc.gov.cn/flcaw/flca/ff808081773f34620177425e063e032f/attachment.pdf参与地址 http://www.npc.gov.cn/flcaw/

0评论2021-02-01706

JT/T 1285-2020《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2020-4-1实施
JT/T 1285-2020《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2020-4-1实施

0评论2020-03-221898

GBZ 139—2019稀土生产场所放射防护要求
GBZ 1392019稀土生产场所放射防护要求

0评论2019-10-16654

GBZ 128—2019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282019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0评论2019-10-155087

《防雷安全检查规程》等14项气象行业标准出台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明禄报道 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防雷安全检查规程》等14项气象行业标准。  其中,《防雷安全检查规程》《防雷

0评论2018-02-091528

安监总局 保监会 财政部联合印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保监会 财政部关于印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办〔2017〕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

0评论2017-12-211429

明年1月1日起,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0评论2017-12-181124

环保部发布《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相关部委、省区市环保厅局、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

0评论2017-11-21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