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上市环保核查意味着什么? 第三方机构有望参与环保监管 十年上市环保核查 一朝终结

   2014-10-24 343
  延绵十余年之久的上市环保核查制度,在国庆前夕被环保部门宣布取消。

  9月25日,环保部召开常务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的上市环保核查存在主体责任不清、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核查周期较长,甚至存在利益寻租等突出问题,因此,会议决定将由政府主导的上市环保核查全部交还市场主体负责。环保部与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全面停止受理、开展上市环保核查,并将尽快拿出严格规范监管措施,严格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环保监管,加大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力度。

  此举意味着发端于2001年的上市环保核查即将结束。“这一改革意味着,虽然政府减少了行政干预,但并不意味着对环保的监管放松了,相反以后环保的监管会更加严格,企业进入自律时代。”行业安全环保专家郝军如是评述。

  不过,由于新的接替监管政策尚未颁布,该制度取消之后,环保部门将会如何规范污染企业的环保行为引起多方猜测。“接下来,第三方环评机构有望登场。”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法专业委员会创始委员夏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上市环保核查发展历程

  根据当前的相关政策,涉及重污染的企业上市抑或是再融资,在流程先须拿到环保批文。一旦,企业开始进入环保核查程序,往往被外界解读为其开始上市征程的信号。

  上市环境保护核查的历史可追溯至2001年。当年9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环保情况核查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对上市公司的环保情况核查是一项预防性环保措施,对于避免因上市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滞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而带来的市场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2003年,环保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明确和规范了环境保护核查的内容和要求。据规定,13个重污染行业的企业申请上市,或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用于重污染行业,都须先通过环保核查。

  自2003年环保总局正式拉开上市环保核查的序幕之后,十余年间对该制度进行了多次完善。2007年8月,环保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与证监会联合对上市公司进行环境审查,禁止具有环境不良行为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2008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同年2月,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和跨省从事其他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首发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中应当提供国家环保总部的核查意见,未取得相关意见的,不受理申请”。

  2007年以来,在环保总局已经受理上市环保核查的公司中,曾因突出环保问题需进行调查而导致首轮核查未有通过(或暂缓审核)的企业有10家之多,包括河北威远生物化工、广东万兴无机颜料、广东塔牌集团(002233,股吧)、晨鸣纸业(000488,股吧)、祁连山(600720,股吧)水泥、龙元建设(600491,股吧)、中煤能源、四川北方硝化棉、紫金矿业和海螺水泥(600585,股吧)。

  自此,上市环境保护核查开始真正引发公众关注。

  2010年5月14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公司上市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认为紫金矿业、唐山冀东水泥(000401,股吧)、中国中煤能源、四川北方硝化棉、湖南有色金属、攀枝花新钢钒、晨鸣纸业、天宝矿业集团、西部矿业(601168,股吧)、西北永新化工、新疆天业等11家2007—2008年通过环保核查的公司仍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紫金矿业再次赫然在列。

  当年7月,环保部再度出手,发出《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对已通过环保核查的上市公司进行后督查的制度开始实施。这意味着环保核查风暴再度升级,其中紫金矿业因频频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沦为众矢之的。

  而在2012年10月,环保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上市环保核查制度的通知》,首次提出精简工作环节,缩短工作时限,突出环保核查重点,强化上市公司环保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直至目前,随着简政放权的持续推进,由政府主导的上市环保核查将全部交还市场主体负责。

  争议核查制度

  不可否认的是,环保部门在彼时将上市环保核查作为控制重污染企业环保水平的“利器”,对企业上市及再融资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制度实施以来,因环保违规而导致IPO或再融资遇阻的企业不在少数。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自上市环保核查制度实施以来,金川集团、中海油能源发展、淄博鲁华泓锦化工、新疆沈宏集团、山东华鹏玻璃等都因未能通过环保核查而遭上市遇阻;再融资方面,蓝帆股份、宝硕股份(600155,股吧)、广州浪奇(000523,股吧)、云维股份(600725,股吧)等已上市公司都曾因募投项目未通过环保核查而无奈终止。

  “上市环保核查的初衷是好的,当时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还比较薄弱,环保部门又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要用行政手段来挡住污染企业的融资渠道,督促企业改善环保工作。”夏军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说。

  然而,随着核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也坦承,上市环保核查制度存在主体责任不清、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核查周期较长,甚至存在利益寻租等突出问题。

  “一个地方的上市公司资源是稀缺的,好不容易有公司要上市,政府方面肯定要扶持。”夏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乏有些省份不严格把关,将矛盾简化甚至帮企业隐瞒问题。

  时代周报记者从辽宁省某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祝姓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该地环境科学研究院为当地环保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此前一直有开设承接上市环保核查的类似中介业务,为企业编制环评报告来应对上市环保核查。“我们毕竟是环保局下面的事业单位,因为跟环保局关系密切,在当地环保核查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

  在费用方面,该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主要根据公司体量和工作量,跨省经营并拥有数十家子公司的企业的环评中介费要200万-300万人民币。”

  对此,夏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表面上看,环保部门在环保核查过程中是不收取费用的,但由于企业融资事关重大,不免产生利益寻租的灰色空间,“这些都因利益寻租而导致行业腐败,影响环保部门的公信力。”同时,夏军还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环保部门在环保核查过程中,程序不公开不透明。企业上市环保核查公示之后,夏军曾多次实名向环保部门反映企业存在的环保问题,结果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公众实际的参与力度很小”。

  而一名曾参与上市环保核查的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环保部和证监会在交接上有一个漏洞,证监会只要求IPO企业提供环保部意见,再融资、增发重组等只需要当地环保部门的核查意见,而通过当地环保部门核查则相对容易。

  后续监管猜想

  事实上,从环保部在2010年10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的通知》,便明确指出上市环保核查制度的弊病,“部分地方环保部门现场检查不够充分,对上市公司的环保后督察不够深入,极个别省级环保部门还违反分级核查管理规定,越权为企业出具上市环保核查意见,严重干扰了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秩序”,并对上市环保核查制度作出调整。

  随着简政放权的进一步推进,到如今环保部门宣布取消上市环保核查,不少专家认为这顺应了改革的大势。

  环保部表示,上市环保核查工作改革思路将遵循“减少行政干预、市场主体负责”原则,将上市环保核查由政府主导全部交由市场主体负责。改革思路主要包括:一是环境保护部停止受理及开展上市环保核查;二是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停止开展上市环保核查;三是严格规范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环保监管;四是加大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五是保荐机构通过公开渠道获取企业环境信息。

  在上述匿名高级工程师看来,上述改革对IPO企业而言或是件好事,“跨省的重污染企业必须要通过环保部的审批,耗时至少要几个月,其间证监会不能受理上市申请,取消上市环保核查之后,企业IPO将会简化手续,加快上市进程”。

  另外,环保部表示,考虑到上市公司直接涉及股民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会议要求尽快研究拿出上市环保核查制度取消之后的严格规范监管措施,再印发上市环保核查制度改革文件,做到环保核查停止的同时,上市公司环境监管不放松,确保环境安全。

  诸多业内人士猜测称,第三方机构有望在未来参与监管企业的环保行为,“第三方机构出于市场考虑的需求,有动力参与其中的监管。如果不按规则出牌,突破中介机构的底线,就相当于砸自己的牌子,也很难坚持下去”。

相关法律法规
推荐法律法规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EHSCity  |  产品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EHS微信群 EHS论坛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903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