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委会关于印发《山东省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指南》的通知

   2023-10-12 39
 山东省安委会关于印发《山东省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指南》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文件鲁安办发〔2023〕14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指南》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省有关部门: 2020721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制定发布了《山东省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指南(试行)》。该指南实施三年以来,全省涉及液氯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按照指南要求,认真实施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强化液氯泄漏应急处置管理,有效防范液氯储存重大安全风险,没有发生液氯泄漏伤亡事故,液氯泄漏事件也大幅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为深入落实省政府安委会《山东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总体工作方案》(鲁安发〔2023〕13号),进一步优化完善液氯储存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根据指南试行情况,修订形成《山东省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迅速将指南传达到辖区内各有关县(市、区)和所有涉及液氯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指导、督促企业对照指南要求,进一步实施安全改造、完善应急处置设施和措施,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对各地涉氯企业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抽查。 该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指南(试行)>的通知》(鲁安办发〔2020〕35号)同时废止。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23811山东省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指南    为深刻吸取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液氯泄漏事故教训,指导、规范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的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后的应急处置,提高本质安全水平,防控重大安全风险,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原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40 号)和液氯相关安全标准规范,针对易发生泄漏的关键工艺设备,遵循“密闭防扩散、事故氯吸收、堵漏加倒罐、水幕防外溢”的应急处置原则,制订本指南。    一、加强工艺设备安全管理        1. 按照国家及省特种设备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对所有涉氯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进行检验。       2. 严禁用保温材料代替保冷材料,规范进行液氯管道的保冷设计、施工、验收,高度重视保冷防潮层和保冷材料的接缝等部位。日常检查中发现有结露、结冰的部位,应及时补充保冷,避免露点腐蚀。推荐采用聚氨酯保冷材料喷涂发泡进行施工,氧指数应大于 30        3. 对液氯储罐、管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自检自查,重点检查罐体外观、基础沉降以及管道保冷、露点腐蚀和阀门、法兰的密封点等,强化夏季露点腐蚀管线及阀门、法兰的检查,并形成自查记录,做好日常性维护保养。        4. 对液氯储罐、缓冲罐、气化器的进出口管道和装卸车的液相管道、三氯化氮的排污管道等重要管道,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自检自查,重点检查管道的腐蚀减薄情况,发现不满足使用安全要求时应及时更换。        5. 对液氯输送泵的进出口阀门、三氯化氮的排放阀门、液氯(氯气)的取样阀门等经常性操作的阀门,至少每月组织一次自检自查,发现不满足使用安全要求时应及时更换。       6. 氯气输送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氯气在管道内反复液化、气化、再液化,导致三氯化氮积聚。        7. 氯气、液氯的控制阀、开关阀(除隔膜阀外推荐采用波纹管密封或双填料密封。       8. 液氯储罐、缓冲罐等涉氯压力容器应设置爆破片/安全阀组件,并在爆破片与安全阀之间设置压力检测设施(压力表或者压力远传仪表等)。        9. 气化器采用热水气化工艺时,热水回水系统应设置在线电导(或 PH)检测仪表,及时发现和整改气化器泄漏问题;采用蒸汽气化工艺时,也应采取相应措施。      10. 电气、仪表及线路必须做好密封防护,严格按照《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规程》(HG/T 20666)、《自控安装图册》(HG/T 21581)等安装和配线,满足腐蚀环境下的防护要求。       11.液氯储罐、气化器、装卸(包括充装,下同)等设备设施现场不得设置控制室。    二、实施液氯泄漏时的密闭措施       12.液氯的储罐区、气化区(包括相连的钢瓶)、罐车装卸区及以上的配套泵区和液氯钢瓶重瓶储存区(储存量≥5吨)必须设置在厂房内,厂房应当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乙类厂房的规定。当发生液氯泄漏时,能够迅速关闭门窗,厂房形成良好的密闭状态,并起到隔热、减缓气化速率的效果。       13.厂房应配套吸风和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确保液氯泄漏时装置能够快速启动,有效防止氯气扩散。应在厂房内设置带有吸风罩的移动软管,软管的长度能够延伸到所有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吸风系统的阀门应采用快速、方便开启的阀门。       14.采取密闭结构的液氯钢瓶充装区,按照上一条要求执行。采取半敞开式结构的液氯钢瓶充装区,现场应设置能够完全覆盖一只钢瓶的负压抽吸罩或负压处置室,并与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相连。       15.采用卷帘门、自动开关门等方式对厂房实行密闭操作的,应在厂(库)房进出口内外分别设置具备手动功能的启闭装置,防止卷帘门和自控装置因氯气腐蚀失效。       16.液氯储罐区围堰内地面应设置一定的坡度,可按不低 3‰坡度设计,在地面低洼处的角落设置液氯收集池,在其上部设置固定式吸风罩,以便泄漏的液氯能够自流进入收集池,减缓气化速率,平稳吸入事故氯气吸收装置。       17.实施厂房密封改造形成的厂房防火间距,不再依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等标准进行判定。       18.推荐使用液氯储罐替代液氯钢瓶,由此实施厂房密封改造形成的厂房防火间距应当符合标准要求。    三、完善事故氯吸收装置       19.液氯的储存(包括储罐和钢瓶)、装卸和气化装置,应当按照《废氯气处理处置规范》(GB/T 31856)配套建设事故氯吸收装置,且能力(如碱吸收、碱储量、换热器等)与液氯泄漏量相匹配。液氯泄漏量应当综合考虑堵漏和倒罐作业时长、泄漏管径和速率等因素(见附件 1)。       20.事故氯的吸风设施能力,应当匹配液氯气化后快速抽至事故氯吸收装置的要求。       21.事故氯处理设施的供电电源应达到一级负荷的要求。       22.事故氯吸收装置的碱液必须定期进行化验分析和补充、更换。碱液循环系统应设置适用的在线检测设施(如氧化还原电位仪),以满足事故状态下自动补碱、吸收氯气的要求。       23.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设置报警联锁的事故氯吸收装置因联锁启动经常性吸入空气,循环的碱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带来结晶堵塞和碱液浓度降低,导致事故氯无法充分吸收、从事故氯吸收装置中泄漏外溢的问题。       24.三氯化氮处理设施的碱液必须定期进行化验分析和补充、更换。    四、强化堵漏作业措施       25.所有易发生液氯泄漏的阀门、法兰、管道、罐体等部位,必须留有畅通的通道和充足的空间,满足穿着重型防化服的救援人员快速有效进行堵漏、捆扎、倒罐等抢修作业的条件。       26.按照《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配齐配足应急装备和器材。另外,现场配备的重型防化服不得少于 套,轻型防化服不得少于 套,并相应增加空气呼吸器和备用瓶,个空气呼吸器至少配备 个备用瓶。       27.按照《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配备抢修器材,并配备其它适用的带压堵漏工具器材,如:金属、木头等材料制成的圆锥体楔或扁楔,捆扎带,密封胶,手锤等。      28.液氯泄漏状态下,进入现场实施堵漏、倒罐、相关抢修作业的人员必须保证 人以上,至少 人作业、人监护。       29.推荐采用捆扎带缠绕、木塞加捆扎带缠绕的方式,堵漏砂眼和小孔泄漏。       30.应在液氯罐区设置无障碍的盲道或者引导设施,保证在视线受阻情况下,救援人员能够快速到达堵漏、倒罐和抢险位置。      31.推荐空气呼吸器配备对讲功能,实现在视线受阻情况下的联络沟通。    五、强化倒罐作业措施       32.液氯储罐与备用罐采取上下布置方式通过自流实现完全倒罐的,倒罐速率应满足事故应急要求。       33.液氯储罐与备用罐未采取上下布置方式的,应采用液下式倒罐泵,泵的用电负荷等级应为一级,并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安装和使用。       34.编制完善倒罐操作规程,加强倒罐设施保养维护。当发生液氯泄漏时,在立即采取堵漏作业的同时,一般应当迅速启动实施倒罐输转流程。    六、补充水幕防护措施       35.液氯的储罐区、气化区(包括相连的钢瓶)、罐车装卸区及以上的配套泵区和液氯钢瓶重瓶储存区(储存量≥5吨)的密闭厂房,其门窗等易外溢部位应在外部安装固定式水幕,水幕应全覆盖易外溢的部位。       36.现场需配备移动式水幕水带,长度应当满足布设 道及以上水幕围墙吸收的需要,作为防范氯气扩散的最后一道防线,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设置水幕水带时,距离泄漏点的位置应当根据液氯的泄漏量和现场风向、风速等因素确定。       37.固定式水幕水带喷淋强度不应低于 2 L/s·m;移动式水幕水带喷淋强度不应低于 0.5L/s·m       38.确保足量、可靠的水源供应,配套设置事故氯吸收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七、加强应急处置演练       39.根据企业装置设施、周边环境等,参照《液氯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HG/T 4684),编制完善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和液氯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40.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演练,使现场操作和救援人员熟悉设备的位置、环境,熟练掌握液氯泄漏时的厂房密闭、事故氯吸收、堵漏、倒罐、水幕开启等应急操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实操演练,做好演练总结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完善,留存书面演练记录和影像资料。    除以上规定外,液氯储存装置及其配套设施的安全改造和液氯泄漏的应急处置,还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附件:1.液氯泄漏吸收处理能力计算参考因素      2.液氯安全有关标准规范目录附件 1液氯泄漏吸收处理能力计算参考因素一、液氯泄漏量计算参考1.泄漏时间计算,应结合工程经验设计值,并充分考虑液氯泄漏后堵漏、倒罐时间,一般不低于 小时。2.泄漏部位选取,应考虑正常泄漏情况(如管道泄漏、阀门泄漏等),不考虑极端泄漏情况(如罐体开裂)。3.泄漏面积计算,优先选取典型泄漏形式(管道泄漏),一般选取与储罐相连出口管道最大管径的 20%4.泄漏压力的选取,应结合容器内介质压力及环境压力,根据工程经验值或伯努利方程式估算泄漏速率。5.蒸发速率的估算,应综合考虑液氯气化热、环境温度、收集液池面积考虑(可借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附件 F,或其他工程经验设计值)。二、事故氯处理能力计算参考(以液碱吸收为例)1.事故氯吸收液碱浓度的选取,建议采用浓度为 15%20%的液碱水溶液。2.事故吸收液碱备用量的计算,应不低于液氯泄漏后被完全吸收所需液碱量理论计算值的 1.1 倍。3.吸收过程换热面积计算,应结合换热器选材及传热系数综合考虑,不低于换热面积的理论计算值,并适当留有工程裕量。4.事故氯吸收能力的估算原则,液碱吸收塔的处理能力应满足液氯最大泄漏量的吸收能力;吸风系统能力应满足泄漏场所最不利点的吸风需求。附件2液氯安全有关标准规范目录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 《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3. 《废氯气处理处置规范》(GB/T 318564.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 504935.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AQ 30146. 《液氯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HG/T 46847.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218.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D00019.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018510. 《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T 352211. 《烧碱装置安全设计标准》(THGJ 1060012. 《氯碱安全生产技术规范》(DB37/T 193313.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中国氯工业协会﹝2010﹞协字第 070 号)14. 《关于下发<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国氯碱工业协会﹝2012﹞协字第 012 号)15.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 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3811日印发(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来源:铸安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相关法律法规
推荐法律法规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EHSCity  |  产品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EHS微信群 EHS论坛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9037413号